高血压: 光吃降压药, 天天治标不治本, 为什么就不愿意试试治根呢
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06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37

在很多老百姓的观念里,中医似乎对高血压束手无策,尤其是年轻人群体,很大一部分人都有这种看法。所以在进行治疗的时候,不少人首先会选择用降压药来控制病情,但是服用西药多年后才猛然发现:只要有一次忘记按时吃降压药,血压就又会升高。

由此可见,西医并不能根治高血压!

西医的治疗方式是什么呢?使用降压药物,刺激血管使其扩张,让血液能够顺利通过淤堵的血管。但这只是暂时的,药效一过,血管又会回到狭窄状态,血压就会再次上升,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定时服用降压药的原因。

中医的治疗理念与西医不同,面对高血压,中医以辨证为基础,强调从整体进行治疗。

采用的是一种全面、系统的疗法,不仅要观察高血压的外在表现,缓解高血压的症状,还会深入探寻引发高血压的真正根源,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,将病根去除,真正的实现标本兼治。

高血压是因为血管内有斑块引起的,斑块淤积在血管内壁,会使血管变细,但血流量却没有变化,这样一来血管的压力就会升高,从而引起高血压。

治疗思路就变得很明确了,必须先消除斑块,疏通淤堵,让气血流通顺畅起来,血压自然就会降下来。

中医认为高血压大多是由于肝肾阴阳失调所导致的。

长期的精神紧张,容易导致肝气郁结,时间久了就会化火,损伤肝阴,阴损及阳,所以高血压早期多为肝阳上亢,这个时候患者大多会有头晕、头痛等表现。

中期多属肝肾阴虚,会出现耳鸣、手心脚心发热、盗汗等症状;

后期多属阴阳两虚,表现为头晕头痛,面色晦暗,耳鸣,腰膝酸软、夜尿频多,水肿等症状。

在我多年的诊治过程中发现,高血压在临床上多以肝肾阴虚、肝阳上亢为主,治疗要以平肝潜阳、养阴柔肝为主。为了便于大家理解,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门诊案例。

王先生,46 岁,七年前被确诊为高血压,左右两耳听力不太好,经常有耳鸣,就像有小溪流过耳朵的声音。

之前一直定时定量服用络活喜,最近头晕症状加重,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,觉得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,于是转而寻求中医治疗。

经过详细诊断,我发现患者脉弦而有力,舌干有刺。测量血压为 160/110mmHg。经过中医辨证,确定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。这是由于肝血亏虚不能滋养,肝热上攻引起的,治疗时要以清降为主,滋补肝肾为辅。

开方如下:杜仲,熟地,丹皮,栀子,山萸肉,黄芩,钩藤,炒枳实,川牛膝,车前子,天麻,珍珠母 ,石决明。

方中的石决明能够清肝明目,珍珠母可以平肝潜阳,天麻能够平息风邪、缓解痉挛,还能平抑肝阳。

钩藤能够平肝清热、镇静安眠,这四者合用能够平肝熄风,降低血压,作用稳定且持久。

熟地具有补血、滋阴、益精填髓的功效,山萸肉能够补益肝肾、收涩固脱。

再加上杜仲,补肝肾、强筋骨,增强药效,滋补肝肾的力量更强,适用于久病引起的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症状。

栀子有泻火除烦、清热利湿的作用,丹皮能够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

两者搭配不仅能清肝胆之火,还能清除斑块,改善血液粘度,加快气血的运行速度。

再加上炒枳实,能够治疗积滞内停,搭配川牛膝,补肾强骨,引药下行。

这个药方真正做到了从肝、肾入手,辨证治疗高血压。王先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反馈,眩晕、耳鸣有了明显好转,血压也有所下降,在 140/100mmHg 左右。

于是我根据他的病情,对药方剂量进行了适当调整,复诊时,王先生头晕、耳鸣、听力下降等症状已经消失了,血压下降到 120/80mmHg 并保持稳定。

中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时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,西药降压迅速,通常服药后 30 分钟就能起效,但副作用较大,作用时间短,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根除。

中药降压平稳缓和,可以同时从多个层面整体进行调理,周期相对较长。

有人觉得中药治疗起来慢,难道高血压是短时间一两个月就形成的吗?显然不是。

高血压的出现也是非常缓慢的,和急症不同,它的病根在体内扎得很深,就像参天大树,树根在地下我们看不见的地方,一定是相互交错的,想要把大树拔掉,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。

我建议各位朋友,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,不要急于求成,保持良好的心态,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,心态平和下来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治疗方式呢?



相关资讯